川美要闻
创意英国《土地》雕塑展安东尼·葛姆雷访谈录
发布时间:2004年04月01日 15:14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浏览:

        革新思想和现代技术的存在价值已被各个国家所认同,旨在为当代英国的创造与革新思想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创意英国” 这一大型推广活动,计划通过来自两国的科学家、雕塑家和作家将在很多令人瞩目的项目上进行通力合作来推动中英两国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加强两国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中国对当今英国在诸多领域的领先地位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从而为中国市场带来良好的效益。

   “创意英国”活动将从2003年初到明年1月主要于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等四个城市举办。活动除“激情英伦时尚”、《土地》雕塑展在内的艺术部分外,还包括“跟英国人学英语”等部分内容的教育部分及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等在内的商业部分。

   该活动由英国政府和英国文化协会发起。大多数活动项目由中国的英国大使馆、领事馆及其文化教育处与中方的合作伙伴一起组织。安东尼的《土地》在重庆的完美展出即是同我校合作的成果 时间:11月25日中午 地点:江北重百大楼七楼“土地”展览现场 对象:英国著名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以下简称安) 采访人:学生记者 章润娟(以下简称记) 记:《土地》这个展览从制作到布展都动用了大量的人,但最终他们都不能称为艺术家,你才是这个作品的真正艺术家,对吗?请问你是怎样看待“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个问题的? 安:艺术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属于大众的,是属于所有人的。这种关系就好像是一座山,它是属于每一个人的,而并不是这个所谓的名份上的拥有或者属于。我想说明的是:这个作品是众多村民大家一起共同制作的,然而不可能大家都来照看这个作品,它只能由少部分人来照看。在这种情况下,只好由我来照看这个作品,但这个作品最终还是属于所有的参与者,而我只是负责照看这些泥人。这些泥人它们会到这个或者那个地方去展览,但最后这些泥人可能又会回到中国,会被埋起来,埋在土地之中,它们来源于土地,最后又回归到土地之中。所以这就解释了这并不是我个人拥有而是属于300多个制作者或者全体中国人民的这样一个概念。所谓的拥有或者拥有权只是一个短暂性的暂时性的东西,就一个长久性的东西来说,我不存在对这件艺术作品的拥有。 记:你认为该作品是大众的还是精英的?如果说是大众的,可是很多观众面对作品无法进行深层次的读解;如果说是精英的,却又强调观众与泥人的互动及展览的开放性?大众与精英如何协调?这是否跟中国艺术的不够普及有关呢? 安:我认为艺术应该是属于大众的,是对每个人而非针对个别人。个别人可能在某方面更有理解力,或是更什么,但我认为艺术应该具有开放性,它应该让每个人都有权利进来欣赏或者赞同艺术。我也不是很赞同大多数观众或个别人就对艺术作品无法解读,或是无法理解。我认为每个人生下来后,一生中都是要寻找生存的意义。所以我认为这个艺术是帮助人们寻找自身的意义的辅助工具,艺术是起这样一个作用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每个人都会对艺术作品有一些自己的理解或者有一些自己的解读。没有一个观众会面对作品毫无感触,只是他们理解的方向或是场面或是内容有不同而已。 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不会导致对该作品的误读?如很多中国人面对该作品时并没有考虑“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等问题,而是联想到兵马俑或者其它的事物,你对此做何感想?或者你希望的结果就是“误读”这样的偶发效果? 安:这个问题确实存在着,人们可能会一下子联想到他们印象中熟悉的事物。但这个可能不是两个地域文化的差别,因为在国外可能也有这样一些情况。比如看到艺术品人们会联想到看到过的别的一些东西,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但是希望大家能停止一看到艺术品马上就去想它像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它像兵马佣或是像别的什么东西。因为人们对艺术的传统理解比如,看到一幅画像就会想到:啊!这画上的人像我爸爸或者其他什么。可能有这样一个理解:艺术变成了一个对客观事物的重复或者一个复制。而我认为对艺术的理解是这样的,要停止艺术品是对生活中的东西的一种复制这样的观点,让自己的头脑空起来。艺术作品只是给你一个空间,帮助你去思考和联想的这样一个空间。所以人们脑子里先不要有一个固定的联想在里面。 随后,作为安东尼·葛姆雷的朋友谢成水帮我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谢先生在英国居住时认识了安东尼·葛姆雷并成了好朋友,著有《艺术的宣言——艺术是人类最高的信仰》) 记:《土地》在广州、北京、上海展出时,都选择了那些城市的特色地方。而最初选择的防空洞则是山城重庆的一大特点,且能让人想起抗日战争的历史沉重感,为什么最后要改到江北重百大楼呢? 答:因为安东尼·葛姆雷先生后来发现重庆是一个新兴的商业城市,选择江北重百大楼可以体现出重庆商业的发展。 记:安东尼·葛姆雷受中国文化影响大吗? 答:当然,安东尼·葛姆雷非常喜欢中国的文化,而且他自己的书法也写得非常好。 记:《土地》中小泥人源于大地,最后又复归于大地,这是否与中国传统哲学,如道家思想有关? 答:至于“源于大地,又复归与大地”这确实跟中国道家思想有一定关系。同时,安东尼·葛姆雷先生还曾经到印度专门研究佛教长达三年——因为佛教同样讲求轮回。 记:这个作品从制作到布展都有很多非艺术家身份的人(村民、学生和市民等)参与,而安东尼先生好象在其中主要是起了一个导演的作用,它还能称得上是一件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品吗? 答:它当然是一件艺术品,因为安东尼·葛姆雷不仅在广州参与了制作泥人,而且他的思想也始终贯穿其中,指导着每一个制作者及布展者,这个作品体现了他的思想和观念。

关闭